演讲者是马丁·路德·金牧师,时间是 1957 年,当时他正前往肯塔基州参加演讲活动。歌曲是《我们必将战胜一切》。前一天,他在田纳西州的高地中心从皮特·西格那里听到了这首歌。十年前,西这首歌——很可能源自一首古老的福音歌曲,到 20 世纪初,这首歌成为了一首工会歌曲。
主要得益于最近去世、享年 94 岁的皮特·西格 (Pete Seeger),《我们必将战胜》最终“走红”——远在我们找到形容这一现象的词语之前。民权运动将这首歌作为其主题曲。1965 年,一位来自美国南部的美国总统在国会联席会议上高呼:“我们必将战胜!”
1944 年,民谣歌手 Pete Seeger 在华盛顿劳工食堂开幕式上表演。照片中间是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图片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属于公共领域。
歌曲比单靠文字更能打动人心。教人们唱歌——并一起唱——可以在情感、社会和政治上打动人们。西格知道唱歌的力量可以打动人心,帮助实现进步的社会变革。
近七十年来,他一直这样做。他唱歌——并让人们跟着他一起唱——以争取对工会、民权运动、 土耳其电报数据库 结束越南战争、消除核武器和应对环境危害的支持。
他演唱的许多歌曲都源自《圣经》、美国乡村传统民间音乐或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他用歌声来教导、激励和建设社区。他用歌声帮助建立社会运动。当被问及他希望人们如何记住他时,他回答说:“他创作歌曲是为了说服人们做某事。”他确实这样做了,而且非常有效。
西格尔乐观地认为,小行动可以促进大规模的社会运动。2004 年,在接受艾米·古德曼的广播节目“民主现在!”采访时,他引用了《新约》中的一则寓言:“播种者播撒种子。有些种子落在路上,被踩踏,无法生长。有些种子落在岩石上,无法生长。但有些种子落在休耕地上,生长并繁殖了千倍。谁知道你做的一些小好事几年后可能会带来你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