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可能不是最好的主意,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但這正是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多年來將生產外包到中國所做的。
從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開始,收拾行囊移居國外是明智之舉。低成本勞動力和原材料、廉價運輸、優惠法規以及靠近供應商等好處實在讓人難以拒絕。問題是,那是過去,而這就是現在。
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通貨膨脹、貿易問題以及環境和勞工問題暴露了全球供應鏈中現有的脆弱性,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突然之間,人們發現,依賴單一國家提供多種原料和成品的整合全球供應鏈並不是一個好策略。
如果《汽車供應鏈先知》播客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就出現,我想 Quistem 的 Cathy Fisher、Gravitas Detroit 的 Jan Griffiths 和我就會預見到這波供應鏈中斷的浪潮,並在保護我們的行業方面發揮作用。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幫助您為未來做好準備,我們這樣做的方法之一是分享類似我們在《履行交付承諾》白皮書中所發現的見解,該白皮書討論了我們的願景「24 個基本供應鏈流程」。
最近的趨勢表明,多樣化的供應鏈、強大的供應商關係以及回流等風險 新加坡電話號碼 管理策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最近,我們有幸與「回流女王」、回流研究所執行董事羅斯瑪麗·科茨 (Rosemary Coates) 一起,在兩部分系列文章中深入探討了後者,我們得出了一些任何考慮採取此類舉措的領導者都應該考慮的要點。
供應鏈是一把傘-一把大傘
我們很容易將全球供應鏈視為一個單一的實體,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它實際上是數千個在一定程度上協同工作的較小供應鏈。這同樣適用於您的內部供應鏈運作。
「我們需要將供應鏈視為一個總稱,」Rosemary 在我們由兩部分組成的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中解釋道。當人們想到供應鏈時,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採購,但企業的所有營運都屬於同一範疇。其中包括前端預測和規劃、採購、製造、物流和進出口。
大多數考慮回流的領導者都是從總擁有成本方法開始的,但重要的是將範圍擴大到採購之外,並著眼於整個總體情況。
羅斯瑪麗繼續說道:“我們現在不再僅僅關注總擁有成本、成本效益分析、回流或僅僅是基本的經濟學,而是考慮全球製造業的風險和策略。”
回歸美國不一定意味著全有或全無
疫情期間中國採取停工措施,汽車銷量暴跌,許多汽車企業都感受到了壓力,但考慮到全球80%以上的汽車供應鏈與中國有關,這也就不太令人驚訝了。談論多米諾骨牌效應。
現代技術、多樣化的供應商和區域生產設施可以幫助企業緩解供應鏈中斷,但這並不意味著在亞太市場開展業務的動力不再強勁。光是該地區的汽車市場在 2021 年的價值就接近1,280 億美元,預計到 2028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 (CAGR) 將超過7.1%。
羅斯瑪麗解釋道:“企業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回流就是將所有生產轉移回美國——但這並不是當今跨國企業的想法。” “相反,他們正在關注全球製造業格局,並確定是否應該將部分生產保留在亞洲——具體來說,因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成長市場,尤其是對於汽車市場而言。”
「當我們談論回流時,我們談論的是擴大美國製造業或將部分製造業帶回美國。但這是企業目前正在考慮的更大的全球戰略背景下的事情,」羅斯瑪麗繼續說道。